冷静和冷暴力,原来这么多人傻傻分不清。
日前,遭遇张恒冷暴力的郑爽,淹没在全网的同情和安慰中。 工作中的矛盾,牵扯到亲密关系里,一发不可收拾。
全网的同仇敌忾,其实,不完全针对张恒。 毕竟,冷暴力这件事,大家多少都当过受害者。 懒得说话的回应,阴阳怪气的语调,还有突如其来的冷言冷语,郑爽和张恒的对话,过于真实。 如此过程,多少会有原景重现的代入感。 光是看看,气就不打一处来。
双方僵持,郑爽做了打破尴尬的人。 主动寻找话题,还为刚才的事情道歉,不过收效甚微,最后甚至偷偷擦眼泪。
这不就是大家遭受冷暴力时,自己受的委屈吗? 我都已经道歉,你还要我怎么样!
施暴一方同样觉得委屈,张绍刚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我们只是想冷静冷静,避免一场大型翻车现场。
施暴者眼中的冷静,受害者看来就是冷暴力,将这两个概念傻傻分不清的人,不在少数。 这其中,也包括李娜和姜山。
一直以来,李娜给人的感觉都是战斗力在线。 赛场上,她让上前指导的姜山“消失”的画面,相当经典。
工作中可以硬核,一旦回归亲密关系,便是平起平坐。 看似毫无伤害力的姜山,没想到也有把李娜气疯的时候。
《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大家聊起和另一半的冷战记录时,杨千嬅和多数人的答案相差无几——不超过两天。
轮到李娜,答案是史诗级的——10到12天。 他们不是互不说话,姜山选择彻底失联,人间蒸发的那种。
更加令人煎熬的是,直到赛前出发的一刻,李娜才意识到这场冷战的打响,没有任何争吵,没有任何常规征兆。 于是,带着不解和担心,李娜打完了整整两站比赛。
李娜是个百分百的行动派,自然而然,如此的无力感对她来说是煎熬。
当然,也不是毫无征兆,只是不像我们经常遭遇的一样,显而易见。 空降的新教练,让姜山感到自己不再被需要。 退出,或许是当下最体面的选择。
姜山没有否认当时的自己是在“冷暴力”,对于这个说法,他也有苦说不出。
姜山不止是李娜的教练,同样也是丈夫,他不想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入亲密关系。 因此,才有了被逼无奈,却又备受争议的选择。
想要冷静的姜山,带给李娜冷暴力的伤害,这何尝不是很多情侣的疑惑: 矛盾已至,究竟如何避免把冷静变成冷暴力?
避免正面冲突
首先,冷静非常必要。 但凡吵过架的人都明白,最后争执不下的点,往往跟当天的导火索无关。 吵架,变成情绪宣泄,很容易对亲密关系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一旦有类似情况发生的预兆,冷静一下,像杨千嬅老公丁子高,出门做个情绪管理。 但是,千万不要甩门就走,一定要告知对方“我出去冷静一下,过一会儿再聊”。 如果你担心转身离开造成误解,起码去另一个房间,务必留下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解决问题,而非宣泄
杜江霍思燕的一幕,有点似曾相识: 吵架的苗头刚一迸发,认怂认错,蒙混过关,等另一半自然而然把气消了。
看似这场风波已经翻篇,实际呐? 认错的一方觉得委屈,原谅的一方也觉得那口气还憋在心里。 问题没有解决,只是留给下次吵架翻旧账时当做素材。 长痛不如短痛,把分歧摆上明面,起码你会知道什么是对方不可触碰的底线,以后绝对不能试探,起码这场架没白吵。
见好就收
冷战进行中,无论觉得自己多冤枉,千万不要忽略对方释放的求和信号。 大家之所以对张恒的处理方式充满质疑,就是因为面对郑爽的道歉和缓和,他依旧冷处理。 别人尊重你不悦的情绪,同样,你也要尊重人家破冰的勇气。 毕竟,吵架这事儿谁也不比谁好受。
对方的示好要珍惜,起码,你们的情绪能在当下回归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这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可以冷静思考你的不满,和表达它的方式。
谁也不是天生的爱情天才,TA曾经给予你冷暴力的伤害,但别忘了背后的动机——平静自己,不想伤害你。 多点沟通,真爱,都是打磨出来的。
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