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妆玉琢,人面桃花,靠化妆来改善面容自古就存在。
白皙的皮肤不仅仅是在中国,欧洲和远东化妆史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大体都围绕着 一个主题:雪白的肌肤。
中国古代的女性大都是以粉敷面,根据古籍书中描述妆粉起源,估计周代之前便应该有了;
在欧洲及日本也很早就有铅粉,可以让皮肤光白细腻。
而粉面红唇,这个妆容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也是美的代言
早在公元前一万年, 古埃及人就热衷化妆,令人惊艳的烈焰红唇就因埃及艳后而出名。
所有颜色当中,红色是人类可视范围内波长最长的颜色, 哪怕距离再远, 红色也清晰可见, 让人心神荡漾。
▲ 上图是费雯丽在电影中饰演的埃及艳后角色
在欧洲16世纪, 英国贵族的脸上都涂着浓浓的胭脂, 而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现存的诸多画像里, 都可以清晰地看见她涂着白色粉底、 抹着胭脂的脸庞。
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巴杜夫人的脸颊上总是涂着清晰可见的胭脂, 她也由此闻名。
在她喜爱的某种粉红色, 这款颜色也因此得名为“蓬巴杜粉”。
在中国,女子敷粉只是底妆, 敷粉之后还要施朱, 跟欧洲贵族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即在脸颊上施以红色妆品, 使面色红润。
▲ 左图是出土的唐俑仕女图
古文《 妆台记》中记载:“美人妆面,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古代传闻四大美人西施,虽然面容白皙,但是并不红润,施了红色脂粉才衬出白里透红的美色。
除了胭脂,朱唇也是非常凸显美的;
唐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诗中便有一描写美唇的名句“ 朱唇一点桃花殷”, 形容美人的唇如桃花一般殷红鲜润。
唐代着名美女杨玉环化妆,描眉,涂胭脂,敷白粉,点朱唇和贴花钿也是她的每日功课。
古代女子为什么要在妆容上花很多心思,因为她们深知化妆可以让自己变得更美。